帕格尼尼练习曲第六首(除了贝多芬还有那些音乐家)
资讯
2024-05-11
199
1. 帕格尼尼练习曲第六首,除了贝多芬还有那些音乐家?
巴洛克时期
1、巴赫:,德国作曲家,杰出的管风琴、小提琴、大键琴演奏家,被尊称为“西方近代音乐之父”,复调大师,代表作《平均律钢琴曲集》、《勃兰登堡协奏曲》、《G弦上的咏叹调》、《马太受难曲》、《b小调弥撒曲》。
2、亨德尔:英籍德国作曲家 ,代表作清唱剧《弥赛亚》中的《哈利路亚》流传最为广泛。
古典主义时期
1、海顿:奥地利作曲家,维也纳古典乐派奠基人, “交响曲之父”,“弦乐四重奏之父”,交响曲104部《告别》《惊愕》《时钟》,十二部《伦敦交响曲》。
2、莫扎特:奥地利作曲家, “音乐神童”,有《奏鸣曲》、《协奏曲》、《安魂曲》,其中歌剧《费加罗的婚礼》是莫扎特最具代表性的歌剧之一。
3、贝多芬:出生于德国波恩,“乐圣”,“交响乐之王”,有九部交响曲和三十二首钢琴奏鸣曲,交响曲有:
《英雄》(第三交响曲)
《命运》(第五交响曲)
《田园》(第六交响曲)
《合唱》等,钢琴奏鸣曲《悲怆》《月光》《暴风雨》《热情》 。
浪漫主义时期
1、舒伯特:奥地利作曲家,“艺术歌曲之王”,有歌曲《鳟鱼》《野玫瑰》《魔王》《小夜曲》,声乐套曲《美丽的磨坊女》《冬之旅》,交响曲《未完成交响曲》等。
2、韦伯:德国作曲家,有歌剧《自由射手》钢琴曲《邀舞》。
3、肖邦:波兰作曲家、钢琴家,“浪漫主义钢琴诗人”,代表作有《夜曲》《前奏曲》《马祖卡》《第一叙事曲》《A大调波兰舞曲》《革命练习曲》等。
4、李斯特:匈牙利作曲家、钢琴家、指挥家, “钢琴之王”。创造了交响诗体裁,有《前奏曲》在钢琴上创造了管弦乐的效果,大大开拓了钢琴音乐艺术的表现力。
5、舒曼:德国作曲家、音乐评论家,“诗人音乐家”。钢琴曲《蝴蝶》《狂欢节》,声乐套曲《桃金娘》《妇女的爱情与生活》《诗人之恋》。
6、威尔弟:“意大利革命的音乐大师”,有三大浪漫主义歌剧《弄臣》《茶花女》《游吟诗人》
2. 俄罗斯著名音乐家有哪些?
1.柴可夫斯基
柴可夫斯基相信大家并不陌生,人们所熟知的天鹅湖、胡桃夹子等芭蕾舞曲均有他进行创作,除此之外,还创作有《意大利随想曲》、《第五交响曲》、《第六交响曲》等多类体裁和形式的19世纪浪漫主义音乐代表人物之一。
2.斯特拉文斯基
这是一位出生于1882年的西方现代派音乐重要人物,也是先后创作出《火鸟》、《彼得鲁什卡》、《春之祭》、《浪子的历程》等代表作品的美籍俄国著名作曲家和钢琴家,在世界范围中享有较高声誉。
3.拉赫玛尼诺夫
这位出生于俄罗斯的二十世纪古典音乐作曲家,是受到柴可夫斯基影响,先后创作出帕格尼尼主题狂想曲、二十四首前奏曲、音画练习曲、第二、三钢琴协奏曲等代表作品,是擅长创作旋律丰富,史诗式壮阔音乐风格的作曲家,他创作的《d小调第三钢琴协奏曲》也被认为是当前最难的一首钢琴演奏曲目。
4.普罗科菲耶夫
这是一位出生于1891年,自幼就开始学习音乐的著名作曲家及钢琴家,创作出的音乐作品先后获得俄罗斯联邦人民艺术家、列宁将近、苏联国家奖金等荣誉,并以第五交响曲为其代表作品。
5.穆索尔斯基
穆索尔斯基是一位出生于1839年俄罗斯,于1881年逝世的作曲家,一生创作出的作品具有浓重的民族性和独创性,并以《跳蚤之歌》、《荒山之夜》、《图画展览会》等为其代表作品。
6.米哈伊尔·伊万诺维奇·格林卡
这位出生于1804年的俄罗斯作曲家,有着俄罗斯音乐之父的美称,并先后创作出《穷歌手》、《格鲁吉亚之歌》、《悲怆三重奏》、《鲁斯兰与柳德米拉》等代表作品,他创作的艺术歌曲均带有浓郁的俄罗斯风格,并吸收了异国情调和多民族音乐语言。
3. 孩子从几岁开始学习音乐最合适?
关于这个问题很多人问过我,实际上这个跟个体差异,乐器种类有莫大关系,选择了乐器学习就是选择的是一种生活态度,我们也为孩子选择了属于她们自己的生活方式。所以我先跟家长打“预防针”不管孩子是从几岁开始学乐器都要做好持久战的准备,那怕上手最快的葫芦丝、巴乌也需要两三年的周期。
从实际学习年龄(不考虑胎教因素),钢琴从四岁多五岁开始学比较好,这个年龄虽然小但是一旦稳定下来会发现很多孩子弹奏实际上是非常稳定的,但是如果遇到不规范老师或者孩子自己练习不守原则很容易手指骨骼变形,所以建议父母在选择老师上一定要慎重。
学习小提琴、中提琴、大提琴个体差异就明显显现出来了,日本的铃木镇一老师他可以从三岁起培养小提琴学生,他在早年时候也培养出一大批莫扎特式的神童学生,帕格尼尼小提琴金奖的西崎崇子就曾经跟他学过,他的《铃木小提琴教程》被翻译成N种文字在全世界广泛使用,现在中国老师大部分也在使用这本书,但是他的核心观念第一条就是“必须多听,只有多听才能建立乐感,进步的也才快……”因为学琴早的孩子最直观的教学法就是让他快速的认识这个曲子是什么旋律,他们没法像大的孩子可以摸索出来,而家长的日常辅导也需要借助视频或音频资料。而中国的孩子比较好的起步就是五岁,也就是幼儿园中班的时候,我教过四岁的孩子,但是家长比较辛苦。
管乐的话建议七岁以后,首先不管这个乐器是铜管乐器(小号、圆号、长号等),还是木管乐器(长笛、单簧管、大管、萨克斯“小知识普及:萨克斯虽然是全金属的但是它归属为木管乐器”),这些乐器都有一定重量,孩子太小实际上体力上支持不了,肺扩量也没法支撑,前期的长音练习孩子够呛。
上面讨论的主要是范例,由于一些不确定因素所以在上面罗列的因素上会有一些弹性,也不是三言两语就能说清,而且乐器学习前期父母和子女都在斗智斗勇,哈哈哈哈哈哈……学过来的过程很多家长深有体会,有兴趣可以一起讨论。
4. 小提琴老师都说过些什么搞笑或者吐槽你的话?
1.你拉啥小提琴啊咋就不去画画呢,画得再差邻居也不知道啊!
2.你的梦想是当一名木工吗?
3.这个音准哟!拉到西伯利亚去咯!
4.真没想到你年纪轻轻就被截过肢……
5.拿帕格尼尼的练习曲显摆要慎重啊!怕你们技艺不精把魔鬼招来……
6.最近又没练琴是吧?怪不得你邻居还没搬家!
7.你这拉得太销魂了哟~~~跟板胡一样!
8.你这个音怎么这么虚啊,要用力啊就和拉屎一样用力!
9.你把你拉得录下来早上当闹铃,保准给你吓醒!
10.你这个弓都锯钝了吧!
5. 小提琴是所有乐器中最难学的吗?
1⃣️凡是经过练耳训练后总是把不住音准的人不能学习弦乐器小提琴和二胡,因为它们不像琵琶有品容易按准每个音级,而小提琴只有指板,左手指按上去要靠耳朵听音准来控制基准音位。
2⃣️二胡只有悬空的两弦,没有品和指板,更难的是虽然可以在柱上贴个音阶标贴,但是左手指按弦的轻重缓急又能改变音准,这是比小提琴更难的一点。
3⃣️小提琴的揉弦在上中下三段处要用不同的揉弦动作(指法、腕法、臂法)、以不同的揉波改变弦的波幅渲染不同的音效。而二胡有(压揉、抠揉、滚揉、滑揉)、既改变弦的张力又改变弦的长短从而模拟出自然界各种声效。
4⃣️小提琴有粗到细四根弦,纯五度定弦,g~d1~a1~e2,音域宽。二胡只有两根弦、内外弦与小提琴中间两弦d1~a1定弦等高,二胡更难的是音域低,低不下去高不上去的音就低八度和高八度演奏,在协奏曲及伴奏曲中能和弦也是一大优点。
5⃣️小提琴难的是要用下巴低着腮托、左手要外旋,初入门很不适应,而二胡的坐姿、拉姿、左手右手的动作都符合人体解剖结构特征,初入门者感到轻松舒适。
6⃣️小提琴为西洋乐,要想炉火纯青出人头地比较困难,小提琴学费贵,名师难投。二胡为民乐,使用场合更广、只想学个特长,老师好多、在升学考试中这两种琴为同等级别、二胡与小提琴在民乐及交响乐中都占有重要的一席之地、你想学什么琴要与自己的条件来取舍!
谢谢!
6. 可以闭上眼睛静静欣赏的音乐有哪些?
我的歌单里面始终有些老歌,怎样都不会去掉的。一个人可以闭上眼睛,静静欣赏那些老歌。给大家推荐几首我经常听的老歌:
第一首童安格的灯,“今夜温暖 给了安歇的家人 它们照亮了 欢乐的气氛”,听着很有感情,童安格沧桑、沙哑的歌声,直抵人心。这首歌出自他的专辑《其实你不懂我的心》,也是他最具代表性的一张专辑,这张专辑的其他歌也可以听一下。
第二首推荐刘紫玲的鼓浪屿之波。鼓浪屿是个地名,是个跟《鼓浪屿之波》一样美的地方。虽然我没有去过鼓浪屿,但因为这首歌,我喜欢上鼓浪屿,有时间一定要去看看。“鼓浪屿四周海茫茫,海水鼓起波浪”,声音婉转悠扬,温柔的诉说着海峡两岸的骨肉深情,让人动容。
第三首童丽的葬花吟,是根据曹雪芹《红楼梦》的《葬花吟》编曲的歌曲。《葬花吟》是女主人公林黛玉所吟诵的一首诗,字字血泪,把林黛玉对身世的遭遇和感叹表现得入木三分。而这首歌,童丽把林黛玉的心声娓娓道来,歌声温婉伤感,听的让人心碎,好像走进了林黛玉的心里。
每个人的喜好不同,以上是我推荐的几首歌,希望大家喜欢。
7. 古典音乐家一般会找什么样的另一半?
提供几个已知的,
霍洛维茨娶了托斯卡尼尼的女儿
阿劳娶了个声乐家Ruth
席夫娶了个搞古乐的日本小提琴家Yuuko Shiokawa,前两年此二人还在ecm合录过几首小提琴奏鸣曲
按道理找另一半肯定不能找个受不了你练琴的吧?而且爱好相差太多的也不可能吧?按道理要找的话不是音乐家也起码是高级爱好者~
什么有钱的漂亮的贵不贵妇的对大多数音乐家来说,就算是一个考虑因素也绝不会是先决条件好么。。
罗伯特·舒曼 (Robert Schumann)
概况
舒曼 Robert Schumann 1810.6.8~1856.7.29 德国作曲家,音乐评论家。自小学习钢琴,7岁开始作曲。16岁遵母意进莱比锡大学学习法律。19岁又进修钢琴,当听到帕格尼尼的演奏,他受到了极大的影响,放弃了法律的学习,专攻音乐。后因手指受伤,遂转向作曲和音乐评论。1835-1844年,独自编辑《新音乐杂志》,并开始创作大量钢琴作品。1840年获耶拿大学哲学博士,1843年赴莱比锡音乐学院任教。1844~1850年,移居德雷斯顿继续从事作曲和指挥。因精神疾病日趋严重1854年投河被救,两年后逝世于精神病院。
舒曼的作品,以钢琴曲和歌曲居多,他的钢琴作品有很强的文学功底,常表达人和事在心中激起的反响,他继舒伯特之后发展了浪漫主义的钢琴音乐风格。他惯以数首歌曲组成套曲,以浪漫主义诗人的诗作为歌词,注重诗的内在意境。作为音乐评论家,他热情推崇巴赫、贝多芬,赞誉肖邦、勃拉姆斯的天才;他的积极评论,对浪漫主义音乐起到了重要的推动作用。
他的主要作品有:交响曲6首,序曲,钢琴、大提琴、圆号协奏曲,弦乐、钢琴重奏曲,小提琴、钢琴奏鸣曲,大量钢琴套曲、声乐套曲,歌剧;他的论著有《论音乐与音乐家》等。
详细情况
罗伯特·舒曼是十九世纪上半叶德国音乐史上最突出的人物,在他的艺术创作中深刻地反映出德国浪漫主义的优点和弱点。
罗伯特·舒曼(1810-1856),德国著名作曲家、音乐评论家。他出生于德国茨维考城书商的家庭,从小喜爱音乐和文学。因家庭偏见,他年青时在大学学习法律,只能业余学习音乐。由于孜孜不倦的追求,以至于成为当地首屈一指的钢琴家。
舒曼1810年6月8日生于茨维考城。父亲是个颇有文化修养的书商,母亲是一位外科医生的女儿。他七岁时学习钢琴,十二岁开始尝试创作。1828年遵母命进莱比锡大学攻读法律。1830年师从钢琴家维克学习钢琴,当时他立志要当一个钢琴家。当他通过曲折的斗争而能够专攻音乐时,因急于求成,借机械装置锻炼钢琴指法,使手指受伤,失去成为钢琴演奏家的可能,他遂致力于音乐创作与音乐评论。在舒曼随维克学习钢琴期间,与他的女儿克拉拉朝夕相处,建立了深厚感情。1840年秋,他们冲破家庭阻力,通过法院干预幸福地结合了。在为克拉拉而斗争的同时,舒曼也在为“新音乐”而斗争着。他在莱比锡创办了《新音乐杂志》,为反对当时陈腐、保守、庸俗的音乐风气而斗争,并正确地向读者介绍古典音乐。因此,《新音乐杂志》成为了当时德国进步音乐思想的喉舌。
1840年与当时有名的钢琴家克拉拉的结合,一直被人传为美谈,并促使他的创作热情空前高涨,结婚的一年间共写了138首歌曲,被称为“歌曲文萃”。1843年他在莱比锡音乐学院任教,1856年因患精神病逝世。
舒曼是浪漫主义音乐成熟时期的代表之一,他生性感情敏感,并且有民主主义思想。1834年他创办了《新音乐杂志》,对改变当时陈腐的音乐空气,促进浪漫艺术的发展,起了重要的作用。他关心和支持尚未为人所知的音乐家,如:肖邦、柏辽兹、李斯特、勃拉姆斯、瓦格纳等。1838年由于维也纳反动当局发现了他介绍舒怕特的《C大调交响曲》,迫使他无法工作,他遂于1839年回莱比锡。
舒曼的代表作有:钢琴名曲《蝴蝶》、《狂欢节》、《交响练习曲》、《幻想曲集》等,这些乐曲促进了浪漫主义音乐风格的发展。最著名的歌曲集有《桃金娘》、《诗人之恋》、《妇人的爱情和生活》等,之后还写下了四部交响曲,及《a小调钢琴协秦曲》、《曼弗雷德序曲》等杰出的作品。
[编辑本段]舒曼 克拉拉 布拉姆斯 三人的情感
音乐大师的爱情:布拉姆斯与克拉拉的故事(1)
爱能使伟大的灵魂变得更伟大。
——席勒
勃拉姆斯第一次敲开舒曼家大门的时候,根本没有想到,他这一生会与这扇门里的女人结下不解之缘。
舒曼听说来了客人,从书房里走出来,他穿着便服和拖鞋,文静而忧郁,声音低得简直难以听辨,目光亲切柔和,使羞怯的勃拉姆斯顿时摆脱了窘境。
勃拉姆斯取出他最早创作的一首C大调钢琴奏鸣曲的草稿,请舒曼指教。
舒曼打开琴盖,让勃拉姆斯坐下来弹奏。他还没弹完一页,站在他背后的舒曼就轻轻按了下他的肩头,亲切地说:“请停一停,我希望克拉拉也能听到……”
克拉拉是他的爱妻和著名钢琴家。
当克拉拉走进客厅的时候,勃拉姆斯眼前一亮。
这时的克拉拉虽然已经过了如花似玉的少女时代而步入中年,但正是一个女人的知性、情感和美貌最成熟最有光彩的时期。克拉拉高贵的气质和风度有一种超凡脱俗的魅力。
勃拉姆斯愣了片刻。一种从未体验过的情感油然而生。
他的手指无比灵巧地在琴键上滑动。当他弹完一曲站起来时,舒曼热情地张开双臂抓住他,兴奋地喊道:“天才呵!年轻人,天才!……”
这天晚上,克拉拉在她日记里写道:
“今天从汉堡来了一位了不起的人——勃拉姆斯……他只有20岁,是由神直接差遣而来的。罗伯特说,除了向上苍祈求他的健康外,不必有别的盼望。”
舒曼情不自禁地提起10年前就中断的评论之笔,为《新音乐杂志》写了著名的音乐评论《新的道路》,热情地向音乐界推荐这位新的天才。
这是他一生最后一篇音乐评论。
他还运用自己的影响,使出版商出版了勃拉姆斯的早期作品。
他邀请勃拉姆斯住在自己家里。那些天,这对大师夫妇整天议论的就是这个金发青年。
他们深深地被这个年轻人迷住了。
勃拉姆斯也完全被这对音乐大师夫妇征服了。他不仅出于感激和知遇之恩,更是钦慕他们的智慧和人格。
这个年轻人出生于汉堡的贫民窟,少年时代即为生活所迫而混迹于酒吧间里;缺乏受教育的机会,也无从学习礼仪。他待人接物粗疏直率,不拘礼节,脾气近乎乖戾。他是一个农民的儿子,有着很多农民的习性。但是,他在舒曼和克拉拉面前,却像换了一个人。
尤其是对于克拉拉,这个女人无论在知性、教养和气质上都要比他优越。即使在他成熟和成名以后,只要他站在克拉拉面前,就处处感觉到她比自己优越。
他崇拜她。 音乐大师的爱情:布拉姆斯与克拉拉的故事(2)
在这次有决定意义的会见之后,不到半年,舒曼精神失常。
早在舒曼和克拉拉结婚四年后的夏天,舒曼就第一次出现神经虚脱症状。后来,甚至连听到音乐声音,神经都无法忍受。他父亲死于精神病。这种遗传症是他的致命伤,也给他和克拉拉如诗如花的幸福生活蒙上了阴影。
1854年2月的一天,舒曼整个通宵被天使和魔鬼的声音所折磨。接着在一个下雨天,连帽子也不戴,悄悄走到莱茵河桥上,跳下激流中。幸亏被人发现,送进了疯人院。
当时,正在汉诺瓦的勃拉姆斯,听到这个可怕的消息,便什么也顾不得,立即赶到克拉拉身边。
克拉拉正怀着第七个孩子,这样可怕的打击使她悲恸欲绝。勃拉姆斯成了这位不幸的妻子和母亲的唯一可信赖依靠的朋友。她的苦难感召了他的勇气和同情,使这个木讷的、有点粗俗的年轻人变得感情细腻和无微不至。
他全心全意地照顾她和她的孩子们,当克拉拉外出表演时,他就在家里看管孩子。他还曾一本正经地给克拉拉写信,不厌其烦地告诉她:“孩子们不肯用功学习ABC,我给他们吃了许多糖果,还是没用,真拿他们没办法。”
他还代克拉拉去疯人院看望舒曼,把探望的情形详细地写信告诉在外演出的克拉拉。他向克拉拉描绘了他把她的肖像放在舒曼手中时的情景:
“他吻着它,然后哆哆嗦嗦地双手捧着它放下来。这真是最动人的一幕。他那优美而沉静的动作,他说到你时所表现的温馨,以及他见到你的肖像时的欣悦,我都无法加以描绘,只能让你自己用最美的想象去摹拟了,我是快活得几乎要醉倒了。”
这时,勃拉姆斯的创作正处在最初的高潮中,由于与舒曼的交往,他终于捕捉到了浪漫派音乐的精髓,于是,他用了半年时间写作了“B大调钢琴三重奏”。在克拉拉心情平静的时候,他就弹给她听,征求她的意见。有时候,又根据舒曼送给克拉拉的主题,弹出一首美妙的变奏曲。
长期以来,克拉拉一直作为缪斯女神受人崇拜。现在,当她痛苦而又疲惫不堪的时候,还能给一个年轻的崇拜者以灵感,不能不是一种莫大的慰藉,这使她的心境变得开朗一些。
在这患难与共,相濡以沫的亲切气氛中,他们之间的感情也愈显炽烈。
起初,勃拉姆斯是为了道义上的责任感回到克拉拉身边去的。而今,他已经不可能和克拉拉分离了。
克拉拉为了疗养,前往佛斯丹特。勃拉姆斯正在外旅行,闻讯立即赶到克拉拉身边。几个月后,克拉拉到荷兰旅行演出,勃拉姆斯为了和她相聚几天,花去了他仅有的金钱,赶到鹿特丹去伴随她。
勃拉姆斯起初对于克拉拉的虔诚的崇拜和真挚的情感,很自然地渐渐变成了热烈的爱情。虽然,克拉拉比他大整整14岁,而且,是七个孩子的母亲,但这一点也没有减退他对她的眷恋。相反,由于她对人生懂得比他更多,反而增加了她的吸引力。而她对于悲痛的忍耐力和自制力更使他钦佩不已。
但是,克拉拉是他恩师的妻子,这时,舒曼正落于可怕的病魔之手,而克拉拉依然把自己永恒的爱情奉献给自己的丈夫。因此,勃拉姆斯只能默默地爱她,只能把她看作母亲般的朋友。
他几次放弃可以出名和赚钱的工作机会,只是为了留在克拉拉身边。他不断地给她写情书,倾诉自己的肺腑之言,但这些情书一封也没有送到克拉拉手里。因为,他从克拉拉那儿理解了爱情的真正的涵义,看到了自我克制的美。
克拉拉理解勃拉姆斯的热情,理解他想要为她献出一切的狂热。但他更爱惜他的天才和他的忠诚。她也原谅他的稚气。她以女性的温柔引导他面向现实,又以母性的爱抚慰他骚动的灵魂。
整整两年,勃拉姆斯的整个生活,全部是为了克拉拉,为了那种纯洁的、崇高的、无望的爱情,为了那种只能深深埋藏在心底的爱情。
克拉拉是他的女神。 音乐大师的爱情:布拉姆斯与克拉拉的故事(3)
两年后,舒曼去世了。
这两年来,漫长的痛苦并没有减弱这最后一次打击的分量。克拉拉的心碎了。
现在,克拉拉自由了。
过去两年里,那些热衷于散布流言蜚语的卑鄙小人们更加无耻地在那儿鼓噪着。有人甚至说,勃拉姆斯就是克拉拉最后一个孩子的父亲。
然而,勃拉姆斯却出人意料地离开了克拉拉。
勃拉姆斯倒不是惧怕那些闲言碎语,而是因为,他越来越感到他的爱情是道义所不容许的,而且,这种爱情也不可能填补克拉拉失去舒曼的精神缺憾。这种感情与理智、感情与道德的冲突越来越尖锐。不能忘却的爱情和难以逾越的道德,在他心灵里撕咬着,使他感到莫大的无法解脱的痛苦。
舒曼的死对他是个沉重的打击。
舒曼解脱了。他也解脱了。他找到了控制自己激情的力量。这也是克拉拉教会他,给予他的。
勃拉姆斯学会了控制,但痛苦并不会消失。他的痛苦只能在音乐中找到寄托,他的激情从心底里流泻到五线谱上。
他从这时开始构思《C小调钢琴四重奏》,写好后一再修改,直到20年后才最后完成。从他笔尖流出来的不是音符,而是心底的血。
当他把刚写好的第一乐章拿给他的朋友看时,解释说:“请想象一个人将要开枪自杀,对于他,已没有别的出路。”
六年后,当他把这四重奏全稿送给他的朋友时,在信中写道:“我把这首四重奏纯粹作为一件古董送给你,——它是穿蓝色燕尾服和黄色背心的人的生活的最后一章的一幅插图。”意思是指歌德《少年维特之烦恼》末尾对死去的维特的描写,暗示了他那维特式的痛苦。
最后,在他离开克拉拉20年后,他把这个作品交给出版商去出版。他在信中说:“你在封面上必须画上一幅图画:一个用手枪对准的头。这样你就可以形成一个音乐的观念!”
维特用手枪结束了自己年轻的生命,而勃拉姆斯则用音符记录下维特式的痛苦。
维特没有出路。艺术拯救了勃拉姆斯。
勃拉姆斯离开克拉拉时只有23岁,他20年后还没有忘却这种痛苦。《C小调钢琴四重奏》是爱情的纪念和痛苦的结晶。
《C小调钢琴四重奏》是个标志,是不能忘却的爱情的标志,是不可逾越的道德的标志,也是这种永恒的冲突的标志。 音乐大师的爱情:布拉姆斯与克拉拉的故事(4)
即使化为尘土 CLARA
你死去的最爱
依然填满我们之间的每一个角落,
直到死亡再度降临为止
这样
我怎能拥有你,CLARA
-----布拉姆斯
布拉姆斯将对CLARA的爱,转化为音符,坚持着CLARA的相信
布拉姆斯G大调
第一号奏鸣曲,第一乐章
一段哀怨无法实现的爱情,
单纯、深刻的无奈
因为布拉姆斯爱上的
是对好友舒曼忠心耿耿的妻子CLARA
而CLARA对她的爱人舒曼说,
我会永远追随你,
即使死亡
舒曼-a小调《钢琴协奏曲》
舒曼
a小调《钢琴协奏曲》, 作品完成于1845年。1841年舒曼试图改变传统钢琴协奏曲的写法,作了《钢琴主奏a小调幻想曲》的单乐章钢琴协奏曲, 但被出版社退稿。后来舒曼不得不另外新作了两个乐章。该作品是在舒曼一生中最幸福的年代完成的,当时,他和克拉拉的爱情冲破重重阻力而取得成功,创作也随之出现高潮。乐曲主题鲜明,表现了作者的生活理想以及为之而斗争的信念。虽然在外表上与古典的协奏曲相比并不显得新颖,但实质上这是一首极具浪漫主义特色的钢琴协奏曲。
作品共分三个乐章。
第一乐章:热情而有感情的快板,a小调,4/4拍子,奏鸣曲形式。 乐章的第一主题在a小调上,显得压抑、痛苦(片段1)。 第二主题则在明亮的C大调上展开,光明,富有幻想色彩。这两个主题的发展时而痛苦哀叹,时而浮想联翩;时而冥想苦想,时而慷慨激昂。表现了坚韧的斗争精神。
第二乐章:间奏曲,优雅的行板,F大调,2/4拍子,三段体。这个乐章充满着极为甜美的感情,简直像一首浪漫温和的协奏型牧歌。乐曲在开始时,弦乐与钢琴优美的对答,柔和地展开主题。这种醉人的气氛,在以往的协奏曲中是找不到的(片段2)。有人认为这里是在描写克拉拉动人的形象。乐章结束后不停留地直接进入第三乐章。
第三乐章:活泼的快板,A大调,3/4拍子,奏鸣曲形式。钢琴辉煌地奏出了第一乐章第一主题的乐思,弦乐器以闪耀般的音阶性上升加了进来。主题舞蹈性旋律棱角分明,有一种向一切鄙俗势力宣战的气势(片段3)。这一乐章的结尾由钢琴奏出了绚烂的旋律,充满热情和信心地形成高潮而华丽地结束乐曲。
舒曼-《狂欢节》
狂欢节写于1835年,这时的舒曼25岁,在音乐事业上蒸蒸日上,正在走向成功之巅。在这部作品中既洋溢着舒曼音乐的浪漫主义精神,又反映出他的音乐批评个性。舒曼不仅在文字上能够写出犀利而个性鲜明的音乐评论,在作曲时也爱用音符表现自己的批判精神。《狂欢节》不同于自巴罗克时期以来逐渐形成一定规范的套曲形式——钢琴奏鸣曲,钢琴奏鸣曲通常有固定的三四个乐章,体式较为庞大,每个乐章的内部结构也比较复杂。舒曼的钢琴套曲形式自由,由许多活泼灵动的短曲组成,或者几乎就是由一串钢琴小品连缀而成,而整部作品又有一个贯彻始终的主题思想。《狂欢节》套曲由21首短曲组成
舒曼为这部钢琴套曲取名为《狂欢节》,是借用了西方的狂欢节风俗,又戏剧性地加入了一些字谜游戏。狂欢节是天主教国家在大斋前举行的欢庆活动,起源于古代庆祝新年的到来和大自然复苏的节日。各国的狂欢节日期不尽相同,但狂欢节的庆祝方式基本一致,即化装游行和歌舞狂欢。历史上最热烈的狂欢节是罗马狂欢节,现代最著名的当属巴西的里约热内卢狂欢节,近些年一些西方城市又有恢复狂欢节的趋势。舒曼的《狂欢节》套曲假借狂欢节上化装舞会的习俗,21首小品各代表一个人物的音乐素描,性格化的音乐就是人物的化装面具。其中的几首小品中还用音符字谜拆解的主题贯穿,这个做法又出自舒曼的一次爱情经历。他在写《狂欢节》时,用阿什这个地名拼写的四个字母代表的音符构成音乐主题,这四个字母又是舒曼自己姓氏中的字母,四个字母变换组合方式,又形成这个主导动机的变体。在套曲的21首小品中,大部分曲目的音乐主题由这四个字母代表的音符构成,这样一来,整部套曲的内部就贯穿着一个主题音型,使各首单曲之间有着听感上的关联,就像是一组连贯的主题变奏曲。舒曼在套曲的总标题《狂欢节》之下,还加了一个副题:“四个音符的玩笑”,后来出版时定名为《狂欢节:四音美景》。用人名或地名的字母音符写音乐不是舒曼的创举,在西方,人们很爱玩字母拼合的字谜游戏,这种游戏带到音乐里,就成了音符游戏,有许多著名的音乐家写过这类音乐。
在《狂欢节》里,经过第一首《前奏曲》之后,各色人等便相继粉墨登场。这里有法国传统丑角皮埃罗,皮埃罗白衣粉面,神色忧郁,他以哲学家的身份自比,常说些故作高深的格言,引人发笑。在皮埃罗之后出现的是他的搭档阿尔列金,阿尔列金蹦蹦跳跳、吆喝不停,挥舞手中长鞭,丑态百出。后面出场的还有意大利喜歌剧中的丑角潘塔隆和克隆宾娜,有《卖弄风情的女人》在搔首弄姿,有《蝴蝶》在其间穿梭往来,《跳舞的字母》忽闪跳跃,穿插其中。狂欢节上的主要群体是向庸夫俗子进攻的“大卫同盟”。 大卫同盟是舒曼主编《新音乐杂志》时虚构的音乐盟友会,他把符合自己音乐主张的音乐家的名字列入同盟会,用这些名字发表文章,阐明自己的音乐主张,其中包括莫扎特、肖邦、帕格尼尼、门德尔松、莫舍列斯基,甚至包括诗人海涅。这个假设的组织取名“大卫同盟”,是取古以色列王大卫为同盟的庇护者,大卫王是强有力的战士,又是传奇性的歌手,是美好理想的化身。“大卫同盟”里最主要的两位盟员是弗罗列斯坦和约瑟比乌斯,这两个名字其实是舒曼自己的两个笔名,两个人代表着舒曼的两个侧面,弗罗列斯坦热情而尖锐,态度直率易冲动,约瑟比乌斯沉静文雅,是富于幻想的诗人。在《狂欢节》里出现的“大卫同盟”盟员除了形影不离的弗罗列斯坦和约瑟比乌斯,还有冯•弗立肯、后来成了舒曼夫人的克拉拉•维克、肖邦、帕格尼尼。盟友们在狂欢节舞会上快乐地联合起来跳舞狂欢,最后把庸夫俗子彻底打败。钢琴套曲《狂欢节》的构想非常奇特,音乐形象素描很成功,曲作者以快乐又辛辣的嘲弄来讽刺当时德国音乐愚钝保守的评论家。作品发表以后第二天,就有人对号入座,来批评《狂欢节》,结果又招来舒曼在《新音乐杂志》上的更强烈的讽刺。 现在人们在欣赏钢琴套曲《狂欢节》时,往往只注意在音乐里寻找那四个字母代表的音符构成的主题,而忽略了音乐本身的精巧和浪漫主义特性,更少想到做为音乐评论家的舒曼在为浪漫派音乐开拓道路所付出的努力。本曲具有相当重要的历史意义,它的问世,在当时不仅仅标志着一种崭新的"浪漫主义钢琴曲"的出现,更表现出作者在艺术方面勇于革新的批判精神。
舒曼-《曼弗雷德》序曲
《曼弗雷德》序曲 英国诗人拜伦的哲学诗剧《曼弗雷德》的主人公,是一个对人生和人类都感到失望的人。 他怀疑知识、科学,鄙视芸芸众生的命运;他远离爱情,宁愿忍受折磨和熬煎,独自过着高傲孤寂的幽居生活。与此同时,他也摒弃宗教,否定上帝,否定现存世界中的一切秩序,表现出一种任何反动势力都不能使之屈服的坚韧不拔的反抗精神。曼弗雷德的形象是对当时那种伪善的社会产生深刻的失望以及悲观哲学思想的混合体,他同舒曼的内心世界有着某些相近之处,因此对舒曼具有特别大的吸引力。舒曼为拜伦的这部诗剧写了十六段配乐,包括一首序曲和十五段合唱、重唱、朗诵伴奏和器乐间奏。其中最杰出的是它的序曲,可以说,这首序曲是舒曼最有才气的作品之一。
舒曼的《曼弗雷德》序曲以其构思深刻、和声新颖以及如诗一般的形象和有力的心理刻划取胜。像舒曼的其它作品一样,这首序曲也有较多的主题,用以从不同的侧面去刻划曼弗雷德的性格。
序曲开始时,全乐队奏出三个强有力的切分和弦,给音乐蒙上一层神秘的色彩。这段引子的主题描写曼弗雷德黯然的沉思,或者说绝望的神伤(片段1)。
奏鸣曲形式的呈示部的第一主题,体现出曼弗雷德激动、热情、苦恼、绝望等各种情绪和内心所受的折磨。序曲的第二主题由小提琴声部奏出,表现出主人公温柔的一面,在情绪上不同于第一主题,但仍然笼罩着阴暗、忧郁的迷雾。
曼弗雷德的基本形象在这部序曲中有着真正的交响式发展,他愤世嫉俗的神态、慌乱不安的忧郁情绪、怀念恋人的忧愁、内心的种种矛盾冲突,都以磅礴的气势体现出来。曼弗雷德的结局是悲惨的,他竭力寻求的"忘怀"始终无法觅得,他在诗剧结束时终于平静地死去。经过序曲的引子主题再现,全曲结束。
舒曼-《诗人之恋》
舒曼
声乐套曲《诗人之恋》,作品创作于被称为舒曼的"歌曲年"的1840年,这一年作者与其深爱的克拉拉结婚,它可以说是舒曼的爱情日记。作品共包括十六首声乐作品,歌词来自海涅的《抒情的间奏》的六十五首诗。这组作品不仅是舒曼声乐作品的典型代表,而且也是艺术结构最完整的杰作。
《诗人之恋》的音乐具有不同的曲调,有婉转的城市流行歌曲性质的《灿烂鲜艳的五月里》 (片段1), 有民歌性质的《小玫瑰,小百合》 (片段2)、《那小的花儿们如果知道》等,也有辽阔严肃史诗性的《莱茵河》 (片段3)等等,这些都是世界著名的声乐作品。
舒曼-书籍
《罗伯特·舒曼——罗沃尔特音乐家传记丛书 》 (德)迈尔 著,杜新华 译 人民音乐出版社
《舒曼简易钢琴小品集锦》 (德)特佩尔 编 人民音乐出版社
《舒曼钢琴曲选》 中央音乐学院钢琴系 编 人民音乐出版社
舒曼-参考资料
《罗伯特·舒曼——罗沃尔特音乐家传记丛书 》(德)迈尔 著,杜新华 译 人民音乐出版社
《舒曼简易钢琴小品集锦》(德)特佩尔 编 人民音乐出版社
到了十九世纪末,二十世纪初,音乐又有了突破性的发展,以韦伯恩为开始的作曲家打破十二音作曲法,抛弃了近400年的欧洲调性体系,发明了十二音序列,之后无调性等音乐形式出现,如当时的勋伯格就是代表!在世界大战之后,科技更加发达,人们的思想也更加丰富,出现了电子音乐,以及国家间的文化交流不断融合,产生了更加丰富的音乐形式,更加多元化!在1945年后的音乐被称为先锋音乐,这时候的音乐已经动摇了人们对音乐的美的看法,也更加理论化,产生了象无声音乐,噪音,微分音等人们无法理解的音乐形式!
此外,因为贝多芬晚期的作品显示出浪漫式的倾向,所以古典乐派就以一八二○年做为终点(不久,贝多芬逝世)。贝多芬的逝世可以看作古典音乐时代结束的标志.
本站涵盖的内容、图片、视频等数据系网络收集,部分未能与原作者取得联系。若涉及版权问题,请联系我们删除!联系邮箱:ynstorm@foxmail.com 谢谢支持!
1. 帕格尼尼练习曲第六首,除了贝多芬还有那些音乐家?
巴洛克时期
1、巴赫:,德国作曲家,杰出的管风琴、小提琴、大键琴演奏家,被尊称为“西方近代音乐之父”,复调大师,代表作《平均律钢琴曲集》、《勃兰登堡协奏曲》、《G弦上的咏叹调》、《马太受难曲》、《b小调弥撒曲》。
2、亨德尔:英籍德国作曲家 ,代表作清唱剧《弥赛亚》中的《哈利路亚》流传最为广泛。
古典主义时期
1、海顿:奥地利作曲家,维也纳古典乐派奠基人, “交响曲之父”,“弦乐四重奏之父”,交响曲104部《告别》《惊愕》《时钟》,十二部《伦敦交响曲》。
2、莫扎特:奥地利作曲家, “音乐神童”,有《奏鸣曲》、《协奏曲》、《安魂曲》,其中歌剧《费加罗的婚礼》是莫扎特最具代表性的歌剧之一。
3、贝多芬:出生于德国波恩,“乐圣”,“交响乐之王”,有九部交响曲和三十二首钢琴奏鸣曲,交响曲有:
《英雄》(第三交响曲)
《命运》(第五交响曲)
《田园》(第六交响曲)
《合唱》等,钢琴奏鸣曲《悲怆》《月光》《暴风雨》《热情》 。
浪漫主义时期
1、舒伯特:奥地利作曲家,“艺术歌曲之王”,有歌曲《鳟鱼》《野玫瑰》《魔王》《小夜曲》,声乐套曲《美丽的磨坊女》《冬之旅》,交响曲《未完成交响曲》等。
2、韦伯:德国作曲家,有歌剧《自由射手》钢琴曲《邀舞》。
3、肖邦:波兰作曲家、钢琴家,“浪漫主义钢琴诗人”,代表作有《夜曲》《前奏曲》《马祖卡》《第一叙事曲》《A大调波兰舞曲》《革命练习曲》等。
4、李斯特:匈牙利作曲家、钢琴家、指挥家, “钢琴之王”。创造了交响诗体裁,有《前奏曲》在钢琴上创造了管弦乐的效果,大大开拓了钢琴音乐艺术的表现力。
5、舒曼:德国作曲家、音乐评论家,“诗人音乐家”。钢琴曲《蝴蝶》《狂欢节》,声乐套曲《桃金娘》《妇女的爱情与生活》《诗人之恋》。
6、威尔弟:“意大利革命的音乐大师”,有三大浪漫主义歌剧《弄臣》《茶花女》《游吟诗人》
2. 俄罗斯著名音乐家有哪些?
1.柴可夫斯基
柴可夫斯基相信大家并不陌生,人们所熟知的天鹅湖、胡桃夹子等芭蕾舞曲均有他进行创作,除此之外,还创作有《意大利随想曲》、《第五交响曲》、《第六交响曲》等多类体裁和形式的19世纪浪漫主义音乐代表人物之一。
2.斯特拉文斯基
这是一位出生于1882年的西方现代派音乐重要人物,也是先后创作出《火鸟》、《彼得鲁什卡》、《春之祭》、《浪子的历程》等代表作品的美籍俄国著名作曲家和钢琴家,在世界范围中享有较高声誉。
3.拉赫玛尼诺夫
这位出生于俄罗斯的二十世纪古典音乐作曲家,是受到柴可夫斯基影响,先后创作出帕格尼尼主题狂想曲、二十四首前奏曲、音画练习曲、第二、三钢琴协奏曲等代表作品,是擅长创作旋律丰富,史诗式壮阔音乐风格的作曲家,他创作的《d小调第三钢琴协奏曲》也被认为是当前最难的一首钢琴演奏曲目。
4.普罗科菲耶夫
这是一位出生于1891年,自幼就开始学习音乐的著名作曲家及钢琴家,创作出的音乐作品先后获得俄罗斯联邦人民艺术家、列宁将近、苏联国家奖金等荣誉,并以第五交响曲为其代表作品。
5.穆索尔斯基
穆索尔斯基是一位出生于1839年俄罗斯,于1881年逝世的作曲家,一生创作出的作品具有浓重的民族性和独创性,并以《跳蚤之歌》、《荒山之夜》、《图画展览会》等为其代表作品。
6.米哈伊尔·伊万诺维奇·格林卡
这位出生于1804年的俄罗斯作曲家,有着俄罗斯音乐之父的美称,并先后创作出《穷歌手》、《格鲁吉亚之歌》、《悲怆三重奏》、《鲁斯兰与柳德米拉》等代表作品,他创作的艺术歌曲均带有浓郁的俄罗斯风格,并吸收了异国情调和多民族音乐语言。
3. 孩子从几岁开始学习音乐最合适?
关于这个问题很多人问过我,实际上这个跟个体差异,乐器种类有莫大关系,选择了乐器学习就是选择的是一种生活态度,我们也为孩子选择了属于她们自己的生活方式。所以我先跟家长打“预防针”不管孩子是从几岁开始学乐器都要做好持久战的准备,那怕上手最快的葫芦丝、巴乌也需要两三年的周期。
从实际学习年龄(不考虑胎教因素),钢琴从四岁多五岁开始学比较好,这个年龄虽然小但是一旦稳定下来会发现很多孩子弹奏实际上是非常稳定的,但是如果遇到不规范老师或者孩子自己练习不守原则很容易手指骨骼变形,所以建议父母在选择老师上一定要慎重。
学习小提琴、中提琴、大提琴个体差异就明显显现出来了,日本的铃木镇一老师他可以从三岁起培养小提琴学生,他在早年时候也培养出一大批莫扎特式的神童学生,帕格尼尼小提琴金奖的西崎崇子就曾经跟他学过,他的《铃木小提琴教程》被翻译成N种文字在全世界广泛使用,现在中国老师大部分也在使用这本书,但是他的核心观念第一条就是“必须多听,只有多听才能建立乐感,进步的也才快……”因为学琴早的孩子最直观的教学法就是让他快速的认识这个曲子是什么旋律,他们没法像大的孩子可以摸索出来,而家长的日常辅导也需要借助视频或音频资料。而中国的孩子比较好的起步就是五岁,也就是幼儿园中班的时候,我教过四岁的孩子,但是家长比较辛苦。
管乐的话建议七岁以后,首先不管这个乐器是铜管乐器(小号、圆号、长号等),还是木管乐器(长笛、单簧管、大管、萨克斯“小知识普及:萨克斯虽然是全金属的但是它归属为木管乐器”),这些乐器都有一定重量,孩子太小实际上体力上支持不了,肺扩量也没法支撑,前期的长音练习孩子够呛。
上面讨论的主要是范例,由于一些不确定因素所以在上面罗列的因素上会有一些弹性,也不是三言两语就能说清,而且乐器学习前期父母和子女都在斗智斗勇,哈哈哈哈哈哈……学过来的过程很多家长深有体会,有兴趣可以一起讨论。
4. 小提琴老师都说过些什么搞笑或者吐槽你的话?
1.你拉啥小提琴啊咋就不去画画呢,画得再差邻居也不知道啊!
2.你的梦想是当一名木工吗?
3.这个音准哟!拉到西伯利亚去咯!
4.真没想到你年纪轻轻就被截过肢……
5.拿帕格尼尼的练习曲显摆要慎重啊!怕你们技艺不精把魔鬼招来……
6.最近又没练琴是吧?怪不得你邻居还没搬家!
7.你这拉得太销魂了哟~~~跟板胡一样!
8.你这个音怎么这么虚啊,要用力啊就和拉屎一样用力!
9.你把你拉得录下来早上当闹铃,保准给你吓醒!
10.你这个弓都锯钝了吧!
5. 小提琴是所有乐器中最难学的吗?
1⃣️凡是经过练耳训练后总是把不住音准的人不能学习弦乐器小提琴和二胡,因为它们不像琵琶有品容易按准每个音级,而小提琴只有指板,左手指按上去要靠耳朵听音准来控制基准音位。
2⃣️二胡只有悬空的两弦,没有品和指板,更难的是虽然可以在柱上贴个音阶标贴,但是左手指按弦的轻重缓急又能改变音准,这是比小提琴更难的一点。
3⃣️小提琴的揉弦在上中下三段处要用不同的揉弦动作(指法、腕法、臂法)、以不同的揉波改变弦的波幅渲染不同的音效。而二胡有(压揉、抠揉、滚揉、滑揉)、既改变弦的张力又改变弦的长短从而模拟出自然界各种声效。
4⃣️小提琴有粗到细四根弦,纯五度定弦,g~d1~a1~e2,音域宽。二胡只有两根弦、内外弦与小提琴中间两弦d1~a1定弦等高,二胡更难的是音域低,低不下去高不上去的音就低八度和高八度演奏,在协奏曲及伴奏曲中能和弦也是一大优点。
5⃣️小提琴难的是要用下巴低着腮托、左手要外旋,初入门很不适应,而二胡的坐姿、拉姿、左手右手的动作都符合人体解剖结构特征,初入门者感到轻松舒适。
6⃣️小提琴为西洋乐,要想炉火纯青出人头地比较困难,小提琴学费贵,名师难投。二胡为民乐,使用场合更广、只想学个特长,老师好多、在升学考试中这两种琴为同等级别、二胡与小提琴在民乐及交响乐中都占有重要的一席之地、你想学什么琴要与自己的条件来取舍!
谢谢!
6. 可以闭上眼睛静静欣赏的音乐有哪些?
我的歌单里面始终有些老歌,怎样都不会去掉的。一个人可以闭上眼睛,静静欣赏那些老歌。给大家推荐几首我经常听的老歌:
第一首童安格的灯,“今夜温暖 给了安歇的家人 它们照亮了 欢乐的气氛”,听着很有感情,童安格沧桑、沙哑的歌声,直抵人心。这首歌出自他的专辑《其实你不懂我的心》,也是他最具代表性的一张专辑,这张专辑的其他歌也可以听一下。
第二首推荐刘紫玲的鼓浪屿之波。鼓浪屿是个地名,是个跟《鼓浪屿之波》一样美的地方。虽然我没有去过鼓浪屿,但因为这首歌,我喜欢上鼓浪屿,有时间一定要去看看。“鼓浪屿四周海茫茫,海水鼓起波浪”,声音婉转悠扬,温柔的诉说着海峡两岸的骨肉深情,让人动容。
第三首童丽的葬花吟,是根据曹雪芹《红楼梦》的《葬花吟》编曲的歌曲。《葬花吟》是女主人公林黛玉所吟诵的一首诗,字字血泪,把林黛玉对身世的遭遇和感叹表现得入木三分。而这首歌,童丽把林黛玉的心声娓娓道来,歌声温婉伤感,听的让人心碎,好像走进了林黛玉的心里。
每个人的喜好不同,以上是我推荐的几首歌,希望大家喜欢。
7. 古典音乐家一般会找什么样的另一半?
提供几个已知的,
霍洛维茨娶了托斯卡尼尼的女儿
阿劳娶了个声乐家Ruth
席夫娶了个搞古乐的日本小提琴家Yuuko Shiokawa,前两年此二人还在ecm合录过几首小提琴奏鸣曲
按道理找另一半肯定不能找个受不了你练琴的吧?而且爱好相差太多的也不可能吧?按道理要找的话不是音乐家也起码是高级爱好者~
什么有钱的漂亮的贵不贵妇的对大多数音乐家来说,就算是一个考虑因素也绝不会是先决条件好么。。
罗伯特·舒曼 (Robert Schumann)
概况
舒曼 Robert Schumann 1810.6.8~1856.7.29 德国作曲家,音乐评论家。自小学习钢琴,7岁开始作曲。16岁遵母意进莱比锡大学学习法律。19岁又进修钢琴,当听到帕格尼尼的演奏,他受到了极大的影响,放弃了法律的学习,专攻音乐。后因手指受伤,遂转向作曲和音乐评论。1835-1844年,独自编辑《新音乐杂志》,并开始创作大量钢琴作品。1840年获耶拿大学哲学博士,1843年赴莱比锡音乐学院任教。1844~1850年,移居德雷斯顿继续从事作曲和指挥。因精神疾病日趋严重1854年投河被救,两年后逝世于精神病院。
舒曼的作品,以钢琴曲和歌曲居多,他的钢琴作品有很强的文学功底,常表达人和事在心中激起的反响,他继舒伯特之后发展了浪漫主义的钢琴音乐风格。他惯以数首歌曲组成套曲,以浪漫主义诗人的诗作为歌词,注重诗的内在意境。作为音乐评论家,他热情推崇巴赫、贝多芬,赞誉肖邦、勃拉姆斯的天才;他的积极评论,对浪漫主义音乐起到了重要的推动作用。
他的主要作品有:交响曲6首,序曲,钢琴、大提琴、圆号协奏曲,弦乐、钢琴重奏曲,小提琴、钢琴奏鸣曲,大量钢琴套曲、声乐套曲,歌剧;他的论著有《论音乐与音乐家》等。
详细情况
罗伯特·舒曼是十九世纪上半叶德国音乐史上最突出的人物,在他的艺术创作中深刻地反映出德国浪漫主义的优点和弱点。
罗伯特·舒曼(1810-1856),德国著名作曲家、音乐评论家。他出生于德国茨维考城书商的家庭,从小喜爱音乐和文学。因家庭偏见,他年青时在大学学习法律,只能业余学习音乐。由于孜孜不倦的追求,以至于成为当地首屈一指的钢琴家。
舒曼1810年6月8日生于茨维考城。父亲是个颇有文化修养的书商,母亲是一位外科医生的女儿。他七岁时学习钢琴,十二岁开始尝试创作。1828年遵母命进莱比锡大学攻读法律。1830年师从钢琴家维克学习钢琴,当时他立志要当一个钢琴家。当他通过曲折的斗争而能够专攻音乐时,因急于求成,借机械装置锻炼钢琴指法,使手指受伤,失去成为钢琴演奏家的可能,他遂致力于音乐创作与音乐评论。在舒曼随维克学习钢琴期间,与他的女儿克拉拉朝夕相处,建立了深厚感情。1840年秋,他们冲破家庭阻力,通过法院干预幸福地结合了。在为克拉拉而斗争的同时,舒曼也在为“新音乐”而斗争着。他在莱比锡创办了《新音乐杂志》,为反对当时陈腐、保守、庸俗的音乐风气而斗争,并正确地向读者介绍古典音乐。因此,《新音乐杂志》成为了当时德国进步音乐思想的喉舌。
1840年与当时有名的钢琴家克拉拉的结合,一直被人传为美谈,并促使他的创作热情空前高涨,结婚的一年间共写了138首歌曲,被称为“歌曲文萃”。1843年他在莱比锡音乐学院任教,1856年因患精神病逝世。
舒曼是浪漫主义音乐成熟时期的代表之一,他生性感情敏感,并且有民主主义思想。1834年他创办了《新音乐杂志》,对改变当时陈腐的音乐空气,促进浪漫艺术的发展,起了重要的作用。他关心和支持尚未为人所知的音乐家,如:肖邦、柏辽兹、李斯特、勃拉姆斯、瓦格纳等。1838年由于维也纳反动当局发现了他介绍舒怕特的《C大调交响曲》,迫使他无法工作,他遂于1839年回莱比锡。
舒曼的代表作有:钢琴名曲《蝴蝶》、《狂欢节》、《交响练习曲》、《幻想曲集》等,这些乐曲促进了浪漫主义音乐风格的发展。最著名的歌曲集有《桃金娘》、《诗人之恋》、《妇人的爱情和生活》等,之后还写下了四部交响曲,及《a小调钢琴协秦曲》、《曼弗雷德序曲》等杰出的作品。
[编辑本段]舒曼 克拉拉 布拉姆斯 三人的情感
音乐大师的爱情:布拉姆斯与克拉拉的故事(1)
爱能使伟大的灵魂变得更伟大。
——席勒
勃拉姆斯第一次敲开舒曼家大门的时候,根本没有想到,他这一生会与这扇门里的女人结下不解之缘。
舒曼听说来了客人,从书房里走出来,他穿着便服和拖鞋,文静而忧郁,声音低得简直难以听辨,目光亲切柔和,使羞怯的勃拉姆斯顿时摆脱了窘境。
勃拉姆斯取出他最早创作的一首C大调钢琴奏鸣曲的草稿,请舒曼指教。
舒曼打开琴盖,让勃拉姆斯坐下来弹奏。他还没弹完一页,站在他背后的舒曼就轻轻按了下他的肩头,亲切地说:“请停一停,我希望克拉拉也能听到……”
克拉拉是他的爱妻和著名钢琴家。
当克拉拉走进客厅的时候,勃拉姆斯眼前一亮。
这时的克拉拉虽然已经过了如花似玉的少女时代而步入中年,但正是一个女人的知性、情感和美貌最成熟最有光彩的时期。克拉拉高贵的气质和风度有一种超凡脱俗的魅力。
勃拉姆斯愣了片刻。一种从未体验过的情感油然而生。
他的手指无比灵巧地在琴键上滑动。当他弹完一曲站起来时,舒曼热情地张开双臂抓住他,兴奋地喊道:“天才呵!年轻人,天才!……”
这天晚上,克拉拉在她日记里写道:
“今天从汉堡来了一位了不起的人——勃拉姆斯……他只有20岁,是由神直接差遣而来的。罗伯特说,除了向上苍祈求他的健康外,不必有别的盼望。”
舒曼情不自禁地提起10年前就中断的评论之笔,为《新音乐杂志》写了著名的音乐评论《新的道路》,热情地向音乐界推荐这位新的天才。
这是他一生最后一篇音乐评论。
他还运用自己的影响,使出版商出版了勃拉姆斯的早期作品。
他邀请勃拉姆斯住在自己家里。那些天,这对大师夫妇整天议论的就是这个金发青年。
他们深深地被这个年轻人迷住了。
勃拉姆斯也完全被这对音乐大师夫妇征服了。他不仅出于感激和知遇之恩,更是钦慕他们的智慧和人格。
这个年轻人出生于汉堡的贫民窟,少年时代即为生活所迫而混迹于酒吧间里;缺乏受教育的机会,也无从学习礼仪。他待人接物粗疏直率,不拘礼节,脾气近乎乖戾。他是一个农民的儿子,有着很多农民的习性。但是,他在舒曼和克拉拉面前,却像换了一个人。
尤其是对于克拉拉,这个女人无论在知性、教养和气质上都要比他优越。即使在他成熟和成名以后,只要他站在克拉拉面前,就处处感觉到她比自己优越。
他崇拜她。 音乐大师的爱情:布拉姆斯与克拉拉的故事(2)
在这次有决定意义的会见之后,不到半年,舒曼精神失常。
早在舒曼和克拉拉结婚四年后的夏天,舒曼就第一次出现神经虚脱症状。后来,甚至连听到音乐声音,神经都无法忍受。他父亲死于精神病。这种遗传症是他的致命伤,也给他和克拉拉如诗如花的幸福生活蒙上了阴影。
1854年2月的一天,舒曼整个通宵被天使和魔鬼的声音所折磨。接着在一个下雨天,连帽子也不戴,悄悄走到莱茵河桥上,跳下激流中。幸亏被人发现,送进了疯人院。
当时,正在汉诺瓦的勃拉姆斯,听到这个可怕的消息,便什么也顾不得,立即赶到克拉拉身边。
克拉拉正怀着第七个孩子,这样可怕的打击使她悲恸欲绝。勃拉姆斯成了这位不幸的妻子和母亲的唯一可信赖依靠的朋友。她的苦难感召了他的勇气和同情,使这个木讷的、有点粗俗的年轻人变得感情细腻和无微不至。
他全心全意地照顾她和她的孩子们,当克拉拉外出表演时,他就在家里看管孩子。他还曾一本正经地给克拉拉写信,不厌其烦地告诉她:“孩子们不肯用功学习ABC,我给他们吃了许多糖果,还是没用,真拿他们没办法。”
他还代克拉拉去疯人院看望舒曼,把探望的情形详细地写信告诉在外演出的克拉拉。他向克拉拉描绘了他把她的肖像放在舒曼手中时的情景:
“他吻着它,然后哆哆嗦嗦地双手捧着它放下来。这真是最动人的一幕。他那优美而沉静的动作,他说到你时所表现的温馨,以及他见到你的肖像时的欣悦,我都无法加以描绘,只能让你自己用最美的想象去摹拟了,我是快活得几乎要醉倒了。”
这时,勃拉姆斯的创作正处在最初的高潮中,由于与舒曼的交往,他终于捕捉到了浪漫派音乐的精髓,于是,他用了半年时间写作了“B大调钢琴三重奏”。在克拉拉心情平静的时候,他就弹给她听,征求她的意见。有时候,又根据舒曼送给克拉拉的主题,弹出一首美妙的变奏曲。
长期以来,克拉拉一直作为缪斯女神受人崇拜。现在,当她痛苦而又疲惫不堪的时候,还能给一个年轻的崇拜者以灵感,不能不是一种莫大的慰藉,这使她的心境变得开朗一些。
在这患难与共,相濡以沫的亲切气氛中,他们之间的感情也愈显炽烈。
起初,勃拉姆斯是为了道义上的责任感回到克拉拉身边去的。而今,他已经不可能和克拉拉分离了。
克拉拉为了疗养,前往佛斯丹特。勃拉姆斯正在外旅行,闻讯立即赶到克拉拉身边。几个月后,克拉拉到荷兰旅行演出,勃拉姆斯为了和她相聚几天,花去了他仅有的金钱,赶到鹿特丹去伴随她。
勃拉姆斯起初对于克拉拉的虔诚的崇拜和真挚的情感,很自然地渐渐变成了热烈的爱情。虽然,克拉拉比他大整整14岁,而且,是七个孩子的母亲,但这一点也没有减退他对她的眷恋。相反,由于她对人生懂得比他更多,反而增加了她的吸引力。而她对于悲痛的忍耐力和自制力更使他钦佩不已。
但是,克拉拉是他恩师的妻子,这时,舒曼正落于可怕的病魔之手,而克拉拉依然把自己永恒的爱情奉献给自己的丈夫。因此,勃拉姆斯只能默默地爱她,只能把她看作母亲般的朋友。
他几次放弃可以出名和赚钱的工作机会,只是为了留在克拉拉身边。他不断地给她写情书,倾诉自己的肺腑之言,但这些情书一封也没有送到克拉拉手里。因为,他从克拉拉那儿理解了爱情的真正的涵义,看到了自我克制的美。
克拉拉理解勃拉姆斯的热情,理解他想要为她献出一切的狂热。但他更爱惜他的天才和他的忠诚。她也原谅他的稚气。她以女性的温柔引导他面向现实,又以母性的爱抚慰他骚动的灵魂。
整整两年,勃拉姆斯的整个生活,全部是为了克拉拉,为了那种纯洁的、崇高的、无望的爱情,为了那种只能深深埋藏在心底的爱情。
克拉拉是他的女神。 音乐大师的爱情:布拉姆斯与克拉拉的故事(3)
两年后,舒曼去世了。
这两年来,漫长的痛苦并没有减弱这最后一次打击的分量。克拉拉的心碎了。
现在,克拉拉自由了。
过去两年里,那些热衷于散布流言蜚语的卑鄙小人们更加无耻地在那儿鼓噪着。有人甚至说,勃拉姆斯就是克拉拉最后一个孩子的父亲。
然而,勃拉姆斯却出人意料地离开了克拉拉。
勃拉姆斯倒不是惧怕那些闲言碎语,而是因为,他越来越感到他的爱情是道义所不容许的,而且,这种爱情也不可能填补克拉拉失去舒曼的精神缺憾。这种感情与理智、感情与道德的冲突越来越尖锐。不能忘却的爱情和难以逾越的道德,在他心灵里撕咬着,使他感到莫大的无法解脱的痛苦。
舒曼的死对他是个沉重的打击。
舒曼解脱了。他也解脱了。他找到了控制自己激情的力量。这也是克拉拉教会他,给予他的。
勃拉姆斯学会了控制,但痛苦并不会消失。他的痛苦只能在音乐中找到寄托,他的激情从心底里流泻到五线谱上。
他从这时开始构思《C小调钢琴四重奏》,写好后一再修改,直到20年后才最后完成。从他笔尖流出来的不是音符,而是心底的血。
当他把刚写好的第一乐章拿给他的朋友看时,解释说:“请想象一个人将要开枪自杀,对于他,已没有别的出路。”
六年后,当他把这四重奏全稿送给他的朋友时,在信中写道:“我把这首四重奏纯粹作为一件古董送给你,——它是穿蓝色燕尾服和黄色背心的人的生活的最后一章的一幅插图。”意思是指歌德《少年维特之烦恼》末尾对死去的维特的描写,暗示了他那维特式的痛苦。
最后,在他离开克拉拉20年后,他把这个作品交给出版商去出版。他在信中说:“你在封面上必须画上一幅图画:一个用手枪对准的头。这样你就可以形成一个音乐的观念!”
维特用手枪结束了自己年轻的生命,而勃拉姆斯则用音符记录下维特式的痛苦。
维特没有出路。艺术拯救了勃拉姆斯。
勃拉姆斯离开克拉拉时只有23岁,他20年后还没有忘却这种痛苦。《C小调钢琴四重奏》是爱情的纪念和痛苦的结晶。
《C小调钢琴四重奏》是个标志,是不能忘却的爱情的标志,是不可逾越的道德的标志,也是这种永恒的冲突的标志。 音乐大师的爱情:布拉姆斯与克拉拉的故事(4)
即使化为尘土 CLARA
你死去的最爱
依然填满我们之间的每一个角落,
直到死亡再度降临为止
这样
我怎能拥有你,CLARA
-----布拉姆斯
布拉姆斯将对CLARA的爱,转化为音符,坚持着CLARA的相信
布拉姆斯G大调
第一号奏鸣曲,第一乐章
一段哀怨无法实现的爱情,
单纯、深刻的无奈
因为布拉姆斯爱上的
是对好友舒曼忠心耿耿的妻子CLARA
而CLARA对她的爱人舒曼说,
我会永远追随你,
即使死亡
舒曼-a小调《钢琴协奏曲》
舒曼
a小调《钢琴协奏曲》, 作品完成于1845年。1841年舒曼试图改变传统钢琴协奏曲的写法,作了《钢琴主奏a小调幻想曲》的单乐章钢琴协奏曲, 但被出版社退稿。后来舒曼不得不另外新作了两个乐章。该作品是在舒曼一生中最幸福的年代完成的,当时,他和克拉拉的爱情冲破重重阻力而取得成功,创作也随之出现高潮。乐曲主题鲜明,表现了作者的生活理想以及为之而斗争的信念。虽然在外表上与古典的协奏曲相比并不显得新颖,但实质上这是一首极具浪漫主义特色的钢琴协奏曲。
作品共分三个乐章。
第一乐章:热情而有感情的快板,a小调,4/4拍子,奏鸣曲形式。 乐章的第一主题在a小调上,显得压抑、痛苦(片段1)。 第二主题则在明亮的C大调上展开,光明,富有幻想色彩。这两个主题的发展时而痛苦哀叹,时而浮想联翩;时而冥想苦想,时而慷慨激昂。表现了坚韧的斗争精神。
第二乐章:间奏曲,优雅的行板,F大调,2/4拍子,三段体。这个乐章充满着极为甜美的感情,简直像一首浪漫温和的协奏型牧歌。乐曲在开始时,弦乐与钢琴优美的对答,柔和地展开主题。这种醉人的气氛,在以往的协奏曲中是找不到的(片段2)。有人认为这里是在描写克拉拉动人的形象。乐章结束后不停留地直接进入第三乐章。
第三乐章:活泼的快板,A大调,3/4拍子,奏鸣曲形式。钢琴辉煌地奏出了第一乐章第一主题的乐思,弦乐器以闪耀般的音阶性上升加了进来。主题舞蹈性旋律棱角分明,有一种向一切鄙俗势力宣战的气势(片段3)。这一乐章的结尾由钢琴奏出了绚烂的旋律,充满热情和信心地形成高潮而华丽地结束乐曲。
舒曼-《狂欢节》
狂欢节写于1835年,这时的舒曼25岁,在音乐事业上蒸蒸日上,正在走向成功之巅。在这部作品中既洋溢着舒曼音乐的浪漫主义精神,又反映出他的音乐批评个性。舒曼不仅在文字上能够写出犀利而个性鲜明的音乐评论,在作曲时也爱用音符表现自己的批判精神。《狂欢节》不同于自巴罗克时期以来逐渐形成一定规范的套曲形式——钢琴奏鸣曲,钢琴奏鸣曲通常有固定的三四个乐章,体式较为庞大,每个乐章的内部结构也比较复杂。舒曼的钢琴套曲形式自由,由许多活泼灵动的短曲组成,或者几乎就是由一串钢琴小品连缀而成,而整部作品又有一个贯彻始终的主题思想。《狂欢节》套曲由21首短曲组成
舒曼为这部钢琴套曲取名为《狂欢节》,是借用了西方的狂欢节风俗,又戏剧性地加入了一些字谜游戏。狂欢节是天主教国家在大斋前举行的欢庆活动,起源于古代庆祝新年的到来和大自然复苏的节日。各国的狂欢节日期不尽相同,但狂欢节的庆祝方式基本一致,即化装游行和歌舞狂欢。历史上最热烈的狂欢节是罗马狂欢节,现代最著名的当属巴西的里约热内卢狂欢节,近些年一些西方城市又有恢复狂欢节的趋势。舒曼的《狂欢节》套曲假借狂欢节上化装舞会的习俗,21首小品各代表一个人物的音乐素描,性格化的音乐就是人物的化装面具。其中的几首小品中还用音符字谜拆解的主题贯穿,这个做法又出自舒曼的一次爱情经历。他在写《狂欢节》时,用阿什这个地名拼写的四个字母代表的音符构成音乐主题,这四个字母又是舒曼自己姓氏中的字母,四个字母变换组合方式,又形成这个主导动机的变体。在套曲的21首小品中,大部分曲目的音乐主题由这四个字母代表的音符构成,这样一来,整部套曲的内部就贯穿着一个主题音型,使各首单曲之间有着听感上的关联,就像是一组连贯的主题变奏曲。舒曼在套曲的总标题《狂欢节》之下,还加了一个副题:“四个音符的玩笑”,后来出版时定名为《狂欢节:四音美景》。用人名或地名的字母音符写音乐不是舒曼的创举,在西方,人们很爱玩字母拼合的字谜游戏,这种游戏带到音乐里,就成了音符游戏,有许多著名的音乐家写过这类音乐。
在《狂欢节》里,经过第一首《前奏曲》之后,各色人等便相继粉墨登场。这里有法国传统丑角皮埃罗,皮埃罗白衣粉面,神色忧郁,他以哲学家的身份自比,常说些故作高深的格言,引人发笑。在皮埃罗之后出现的是他的搭档阿尔列金,阿尔列金蹦蹦跳跳、吆喝不停,挥舞手中长鞭,丑态百出。后面出场的还有意大利喜歌剧中的丑角潘塔隆和克隆宾娜,有《卖弄风情的女人》在搔首弄姿,有《蝴蝶》在其间穿梭往来,《跳舞的字母》忽闪跳跃,穿插其中。狂欢节上的主要群体是向庸夫俗子进攻的“大卫同盟”。 大卫同盟是舒曼主编《新音乐杂志》时虚构的音乐盟友会,他把符合自己音乐主张的音乐家的名字列入同盟会,用这些名字发表文章,阐明自己的音乐主张,其中包括莫扎特、肖邦、帕格尼尼、门德尔松、莫舍列斯基,甚至包括诗人海涅。这个假设的组织取名“大卫同盟”,是取古以色列王大卫为同盟的庇护者,大卫王是强有力的战士,又是传奇性的歌手,是美好理想的化身。“大卫同盟”里最主要的两位盟员是弗罗列斯坦和约瑟比乌斯,这两个名字其实是舒曼自己的两个笔名,两个人代表着舒曼的两个侧面,弗罗列斯坦热情而尖锐,态度直率易冲动,约瑟比乌斯沉静文雅,是富于幻想的诗人。在《狂欢节》里出现的“大卫同盟”盟员除了形影不离的弗罗列斯坦和约瑟比乌斯,还有冯•弗立肯、后来成了舒曼夫人的克拉拉•维克、肖邦、帕格尼尼。盟友们在狂欢节舞会上快乐地联合起来跳舞狂欢,最后把庸夫俗子彻底打败。钢琴套曲《狂欢节》的构想非常奇特,音乐形象素描很成功,曲作者以快乐又辛辣的嘲弄来讽刺当时德国音乐愚钝保守的评论家。作品发表以后第二天,就有人对号入座,来批评《狂欢节》,结果又招来舒曼在《新音乐杂志》上的更强烈的讽刺。 现在人们在欣赏钢琴套曲《狂欢节》时,往往只注意在音乐里寻找那四个字母代表的音符构成的主题,而忽略了音乐本身的精巧和浪漫主义特性,更少想到做为音乐评论家的舒曼在为浪漫派音乐开拓道路所付出的努力。本曲具有相当重要的历史意义,它的问世,在当时不仅仅标志着一种崭新的"浪漫主义钢琴曲"的出现,更表现出作者在艺术方面勇于革新的批判精神。
舒曼-《曼弗雷德》序曲
《曼弗雷德》序曲 英国诗人拜伦的哲学诗剧《曼弗雷德》的主人公,是一个对人生和人类都感到失望的人。 他怀疑知识、科学,鄙视芸芸众生的命运;他远离爱情,宁愿忍受折磨和熬煎,独自过着高傲孤寂的幽居生活。与此同时,他也摒弃宗教,否定上帝,否定现存世界中的一切秩序,表现出一种任何反动势力都不能使之屈服的坚韧不拔的反抗精神。曼弗雷德的形象是对当时那种伪善的社会产生深刻的失望以及悲观哲学思想的混合体,他同舒曼的内心世界有着某些相近之处,因此对舒曼具有特别大的吸引力。舒曼为拜伦的这部诗剧写了十六段配乐,包括一首序曲和十五段合唱、重唱、朗诵伴奏和器乐间奏。其中最杰出的是它的序曲,可以说,这首序曲是舒曼最有才气的作品之一。
舒曼的《曼弗雷德》序曲以其构思深刻、和声新颖以及如诗一般的形象和有力的心理刻划取胜。像舒曼的其它作品一样,这首序曲也有较多的主题,用以从不同的侧面去刻划曼弗雷德的性格。
序曲开始时,全乐队奏出三个强有力的切分和弦,给音乐蒙上一层神秘的色彩。这段引子的主题描写曼弗雷德黯然的沉思,或者说绝望的神伤(片段1)。
奏鸣曲形式的呈示部的第一主题,体现出曼弗雷德激动、热情、苦恼、绝望等各种情绪和内心所受的折磨。序曲的第二主题由小提琴声部奏出,表现出主人公温柔的一面,在情绪上不同于第一主题,但仍然笼罩着阴暗、忧郁的迷雾。
曼弗雷德的基本形象在这部序曲中有着真正的交响式发展,他愤世嫉俗的神态、慌乱不安的忧郁情绪、怀念恋人的忧愁、内心的种种矛盾冲突,都以磅礴的气势体现出来。曼弗雷德的结局是悲惨的,他竭力寻求的"忘怀"始终无法觅得,他在诗剧结束时终于平静地死去。经过序曲的引子主题再现,全曲结束。
舒曼-《诗人之恋》
舒曼
声乐套曲《诗人之恋》,作品创作于被称为舒曼的"歌曲年"的1840年,这一年作者与其深爱的克拉拉结婚,它可以说是舒曼的爱情日记。作品共包括十六首声乐作品,歌词来自海涅的《抒情的间奏》的六十五首诗。这组作品不仅是舒曼声乐作品的典型代表,而且也是艺术结构最完整的杰作。
《诗人之恋》的音乐具有不同的曲调,有婉转的城市流行歌曲性质的《灿烂鲜艳的五月里》 (片段1), 有民歌性质的《小玫瑰,小百合》 (片段2)、《那小的花儿们如果知道》等,也有辽阔严肃史诗性的《莱茵河》 (片段3)等等,这些都是世界著名的声乐作品。
舒曼-书籍
《罗伯特·舒曼——罗沃尔特音乐家传记丛书 》 (德)迈尔 著,杜新华 译 人民音乐出版社
《舒曼简易钢琴小品集锦》 (德)特佩尔 编 人民音乐出版社
《舒曼钢琴曲选》 中央音乐学院钢琴系 编 人民音乐出版社
舒曼-参考资料
《罗伯特·舒曼——罗沃尔特音乐家传记丛书 》(德)迈尔 著,杜新华 译 人民音乐出版社
《舒曼简易钢琴小品集锦》(德)特佩尔 编 人民音乐出版社
到了十九世纪末,二十世纪初,音乐又有了突破性的发展,以韦伯恩为开始的作曲家打破十二音作曲法,抛弃了近400年的欧洲调性体系,发明了十二音序列,之后无调性等音乐形式出现,如当时的勋伯格就是代表!在世界大战之后,科技更加发达,人们的思想也更加丰富,出现了电子音乐,以及国家间的文化交流不断融合,产生了更加丰富的音乐形式,更加多元化!在1945年后的音乐被称为先锋音乐,这时候的音乐已经动摇了人们对音乐的美的看法,也更加理论化,产生了象无声音乐,噪音,微分音等人们无法理解的音乐形式!
此外,因为贝多芬晚期的作品显示出浪漫式的倾向,所以古典乐派就以一八二○年做为终点(不久,贝多芬逝世)。贝多芬的逝世可以看作古典音乐时代结束的标志.
本站涵盖的内容、图片、视频等数据系网络收集,部分未能与原作者取得联系。若涉及版权问题,请联系我们删除!联系邮箱:ynstorm@foxmail.com 谢谢支持!